查看: 69214|回复: 0

在英国连江人为一战华工筹款建碑

[复制链接]

7

主题

7

帖子

68

积分

网站编辑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68
发表于 2017-12-22 14:09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十四万华工在英法两国政府的征召和清朝政府的安排下,远涉重洋,作为苦力来到战火纷飞的欧洲,为协约国集团的所谓文明之战贡献苦与力。随着战争的演进,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,仅仅1916年7月发生的索姆河之战,英军伤亡就达40万人。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的协约国兵员锐减、劳力奇缺,难以为继,这时有人提出:“为什么不用中国人?”。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,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。北洋政府与法国达成协议,由袁世凯的心腹梁士诒控制的惠民公司专门负责招募及运送华工。英国人则利用其在山东威海卫的租借地,并利用教会网络,悄悄地招募中国人。先后招募中国劳工约14万人,其中约10万人隶属英军“中国劳工旅”。这些中国劳工主要来自山东省,也有部分来自辽宁、吉林、江苏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和甘肃等地。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修建公路、战壕,维修铁路和坦克,甚至拆除未引爆的炸弹,在枪火弹林下他们依然保持很好的姿态,毫不退缩。然而,华工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,但西方社会一直未给予他们足够认可。1919年的英国议会会议备忘录也不得不承认:“华工比其他有色种族的劳工担当了更大的风险,但是他们甚至连几块小小的军功章也未能得到。。。。。。

2014年,英国首位华人市长,英国连江同乡会高级顾问 英国女皇副官陈德梁先生参与发起“确保我们铭记”计划,目的是为那些一百年前受英国招募远赴欧洲战场作出贡献、此后却被英国遗忘至今的中国劳工立一块碑。英国现有4.3万座纪念碑,确没有一座提及华工。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。中国驻英大使馆非常重视建碑活动,2017年的1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馆组织,英国华人华侨上百人,在华人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有关“一战华人劳工”的历史介绍。大使刘晓明也在多个场合、多次给予了评价、肯定和支持。卢海田侨务参赞也为一战华工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,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关注。

英国连江同乡会也组织连江人为华工建纪念碑的筹款活动。共筹到3360英镑。

黄作程£100 李榆£100 陈红英£100 林明星£100 陈伟£100 林连国£50 王锦芳£50 李景£50 林建明£50 庄世林£50 唐宗举£100  蔡文财£100 蔡文铨£100  黄承钦£50 陈云青£50  叶恭城£50 孙勇弟£50 林忠£50 杨德清£50 李枝£100 池建忠£100 林松£50 王其顺£50 陈秀云£100 林为勇£100  Jason Z £100 林谟财 £30 潘巧玲£50  黄宏洁£20 黄圣鑫£20 黄佩琪£20 叶飞£100 柳贵强£50  蒋君臣£20 嫣然 £20 柳嫩妹£100  刘必英£50 柳玲£50 张诗敏£20 程旭£20 李德鑫£100 雨荷¥100(人民币) 叶增旺£30 OLENA 范秀莲$100(美金)回眸一笑¥100)人民币 孙忠仁£50 池和贵£50 倪秋云£50  池和惠£50 郑寿建£100 高文灿£100 唐勇忠£50 李友斌£100 郑寿康£50 午夜小白狼¥100人民币


1918年,华工自中国口岸登船赴欧

1918年,华工自中国口岸登船赴欧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倡议书发布